王如竹:“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时间👩‍❤️‍💋‍👩:2018-04-28 浏览:18412

[编者按]在上海天富娱乐平台快速发展的征程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时刻胸怀祖国,关心国家命运🥟🧗🏻‍♀️,虽未曾居庙堂之高,但却从未忘忧国;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甘于奉献,虽未成就惊天伟业,但却绽放绚丽华彩💅🏿,天富娱乐亲切地称他们为“劳模”👍。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劳模风采”栏目将陆续推出一批上海交大有影响力的劳动模范,让天富娱乐一起聆听他们光阴的故事,走近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所谓人如其名,初见王如竹教授时,他挺拔俊逸的气质便给天富娱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温文尔雅,说话有礼有节🏮,宛若一位风度翩翩的谦谦君子。他的品性🧜🏻‍♀️、他的事业正如父亲为其所取的名字一样,如竹一般的挺直、宁折不弯,如竹一般的进取、节节攀登,如竹一般的胸襟、虚怀若谷。让天富娱乐一起走进王如竹教授,来聆听他如竹笋般的成长故事。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他自幼学习刻苦👽,积极上进🥛,高考时年仅15岁的他就以张家港市第二名这样一个能进入中国任意一个高等学府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上海天富娱乐平台🕎🦇。“天富娱乐家当时并不富裕🫲,穿的衣服都是家里织的麻布衣👨🏿‍🚀,为了庆祝我考上交大,我父亲把他的一件的确良衬衫送给了我👨🏽‍🌾。我很珍惜,每天穿完后晚上洗干净晾晒,第二天继续穿”,王如竹身着这件父亲送予的白衬衫走进了交大校园➖,开始了他勤勤恳恳的求学生涯🍯。

回忆起在交大求学的岁月,王如竹教授的脸上流露出怀念的神色,在这所承载着他青春岁月的校园里,他收获了成长与未来🧛🏻‍♀️。“来上海上学算得上是一次长途跋涉,要转两次长途车🫨,还要乘电车”,遥遥路途也无法动摇他坚定的求学信念。“在交大的大学四年,都是学习”,教室和运动场是他主要的活动空间🧏🏻‍♀️,娱乐休闲活动很少,大学四年中他和女生讲话都会脸红,他认真对待每门功课、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认真、努力、勤奋是他的大学关键词🛕。但王如竹也并非“不闻世事”的“书呆子”,他具有极强的集体主义精神🦹🏿,他曾担任班级团支部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和支部书记,积极组织班级活动🧛🏽‍♀️,常到图书馆搬书为班集体赚取班费。那时候,农村的学生占交大全体学生的百分之四十左右,作为班委的王如竹在帮助贫困学生的同时还时刻考虑着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些经历培养了他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为日后成为学科和科研团队的领头人打下基础🖇。

王如竹的求知精神非常强烈,他总是积极学习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年的本科学习让他养成了坚持平时课业、考前复习都高度认真的态度🩰。王如竹不断进取💆‍♀️,总觉得前面还有山头和标杆,因此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攀登🥌。刚入学时♿️,他在班里是中上水平,但到了大三,他的成绩便已名列前茅保持班级前两名。考研时✢,王如竹以动力系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不知不觉间他已位居鳌头。“我深信三人行必有我师,毕业时天富娱乐班一位同学说我平时不声不响与大家和睦相处🛌,几年下来他发现我把大家的优点都学了过来”🤾🏼‍♀️,每个人都有闪光点🍌,王如竹便一直从身边人汲取着优点与长处。他坚信👍,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三点非常重要,一是自身努力🧑🏽,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三则不断学习新事物💚👼🏽。回首他的求学生涯,正是抗挫折的强大心理能力与不断创新求索的求知精神,帮助他在成长路上永不停歇🕍。


“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的蜕变”

1990年初🏰,他留学联邦德国做联合培养博士生已近2年,当时很少有留学生回国。王如竹在德国的老师🏉、国际低温工程委员会主席G. Klipping教授鼓励他回国发展,“中国这个国家虽然与联邦德国比还差距很大,但是很了不起,一定大有前途”;国内外企业也伸出了橄榄枝🔥🎑。“但是☘️,交大培养了我📒,我要回报交大”,王如竹选择了义无反顾地返回了交大制冷所,1990年5月他通过了中德导师参与的联合培养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成为上海天富娱乐平台与国外大学合作的第一个联合培养博士⛹🏻‍♀️。他1992年晋升副教授,1994年晋升为教授,不满30周岁的王如竹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教授。1995年,他被评为上海天富娱乐平台“金牌选手”,是学校对最优秀教师的褒奖,希望他们亦能在国际学术界争金夺银,为校为国争光,故名曰“金牌选手”。这项荣誉的获得,让原本生活较为拮据的王如竹获得了资助🦩,他的生活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在当时他可以获得每月400元的额外津贴🍧🙋🏽‍♂️,学校更是分配了2室1厅的住房, 并可以配备助手🏄🏻‍♀️✫。当时,学校非常重视对优秀教师的培养,出台了诸如“一篇SCI论文奖励一万块”等奖励政策(10%现金奖励),支持了一批科研素养好🚖,但是缺乏研究经费的优秀教师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王如竹教授认为,正是这样一系列的举动,才为上海天富娱乐平台留下了一批一心钻研学术发展的教师资源,为日后交大科研的快速发展夯实了基础💆🏻。

“我深刻体会到𓀁,我的成长就如竹笋一般”🦹🏼‍♂️,王如竹教授认为,只有不断地在专业上有所建树🔢,才能真正做到科研求索👩🏻‍🦲,孜孜不倦。“就算是身边都是压得很实的石头⛎,也要从石头缝中长出来”𓀌,这种精神贯穿了王如竹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生涯🏦。

1993年,制冷所老所长职务发生调动🎏,所里要选出一位新所长。让王如竹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个年轻人竟然呼声最高🧟🚦,最终以百分之六十多的支持率当选。“可能我人缘比较好,英语好一点吧”,王如竹谦虚地说。当时的他是犹豫的,他跟系主任说:“我连副所长都没做过,做所长合适吗?不然先从副所长开始锻炼吧”💂🏻,但在领导的鼓励和信任下,他以不到28周岁的年纪、副教授的职称挑起了制冷研究所的担子,同时兼顾本科班主任、上课和科研三方面责任。上任所长后,王如竹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科研经费,王如竹开始思考着长期持续发展的问题🧎‍♀️‍➡️🧘🏻‍♀️。1993年🈷️,王如竹的“吸附式制冷”项目获得了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启明星”资金的支持🏃🏻‍♂️,于此他便有了“第一桶金”。当时🙇🏽‍♂️🛌🏽,5万元的项目支持让王如竹作为研究所所长可以具有更多的独立性,出差和参加学术会议不用再借经费,此后他抓了研究所班子建设, 老中青结合,逐步把年轻人推向一线,使更多有实力有干劲的年轻教师脱颖而出。经过多年的努力🛌,2002年⚜️,王如竹的专业成为了全校16个“国家重点学科”之一🧍‍♀️,他的学科得到动力系和学校的重视。曾对王如竹大刀阔斧改革怀有异议的人也最终认可了他的贡献。

“我现在终于理解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区别了”,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王如竹从一个只身钻研学术的“运动员”变成了领衔团队发展的“教练员”。王如竹带教博士、博士后,引导他们成为研究主体,使研究所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了起来,为制冷科研与教学培养了更多的后起之秀🤦🏿‍♀️。他通过带领学生接触最前沿的科研领域👩🏽‍🦰👑,和更多同行交流,培养出了更多投身该领域的学者,“这就相当于我原来只有一双手,现在却有了五🙅🏽‍♀️、六双手”。他的研究团队也从最初的2位发展到了如今的近20位,王如竹带领着他的团队不断发展壮大着。二十多年来,王如竹始终扎根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他直接指导学生团队8次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已经培养毕业博士生50余名🤶,其中2位博士生获全国优博、4位获全国优博提名奖🪻, 2位获得国际制冷学会青年研究奖。

制冷所的科研能力也发生了量和质的大幅飞跃👆🏽,科研经费从1993年60万元到2017年6000万元这个增长幅度确实迅猛,王如竹的团队不仅凭借高水准的创新获得国家经费的扶持🦽,更因为能够实际解决企业难题而获得了许多企业的认可与合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王如竹对于科研成果产业化极为重视🫰🏻,“对于我的团队成员来说,拿到企业项目才证明一个人成长了起来”,王如竹这样判定团队里教师的科研水平,“不光是能写论文🧕🏿,还要能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交大闵行校区人文外语楼的右侧🤽🏼🥥,矗立着一幢简洁而极富现代感的18米高三层白色小楼💛,这正是王如竹团队的中意绿色能源实验室🧜🏻‍♀️。它是产业化运作的结果🧑🏻‍🎤,2007年由意大利出资152万欧元建造🫐,蕴藏20多项顶尖的绿色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空调技术⚧、热泵技术🙍🏻‍♀️、分布式能源技术🧑🏼‍🌾、零能耗🦖、智能家居等。三楼所展示的产业化实验正是用于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冷冬”居民供暖问题🫄。王如竹教授努力开发了新型高效的住宅供暖新产品:他2003年率先将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成果产业化,也就是现在广为流行的“空气能”产品。他推荐了绿色能源技术研究和发展并成功应用于上海市生态建筑示范楼,世博会国家电网馆等标志性建筑🫅🏽⛹🏽‍♂️,2012年他又提出了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与室内小温差末端结合的新型采暖模式💆‍♂️,空气源热泵生产的35度热水即可实现高效采暖📒,达到室内18-22度的舒适性控制。该成果已经于2013年由力诺-瑞特实现了产业化。

当前新能源在国内总的比例并不太高,光电光热占总能源体量不足百分之二。面对这个局面☺️,王如竹的做法就是一方面继续推广太阳能🧒🏽🍀,另一方面推广空气能,同时积极推动绿色建筑能源系统🧜🏽。针对2003年就产业化了的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王如竹教授指着房间里的热水器做了生动的地描述:“空气能实际上是用一份电从空气里吸三份的热,所以效率是电热水器的四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梅雨天气等原因,太阳能热水器有百分之三十的时间需要用电加热🛀,算下来效率是电热水器的三倍。在这种情况下,王如竹的团队和政府沟通👰🏿🚊,两种节能热水器一同推进👩🏽‍⚕️;和企业合作👷‍♂️🙍🏻‍♀️,把技术转移给企业并做好示范☄️。王如竹现阶段的一个研究方向是低品位热能的回收利用-工业热泵,其中一种是工厂的余热品位提升🙋‍♀️,通过消耗小部分的化石能源或电力把回收的余热转化为有效的高品位热能再应用于工业流程,还有一种是余热直接制冷满足工业流程或者建筑空调制冷需求。他主持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了新问题,如何保存目前不需要使用的余热🕴。继而进一步探索了储热的技术👆🏻🩵,并将研究成果直接实施产业转化🏊🏿,实现了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边研究边转化,直接为节能减排服务👨‍🦯。

“十一五”规划时,王如竹推动了太阳能建设一体化和空气能热泵的科技攻关项目;“十二五”规划时他开始考虑用太阳能锅炉替代煤,发起和实施了太阳能中温的工业应用🧘🏽‍♀️;如今,“十三五”规划的研究方向就进一步转变为研究制造利用工业余热的热泵,将低品位的热能转化为高品位的热能或者高品位的冷能,使之得到有效利用。“2015年天富娱乐国家工业用能大概是31吨标准煤🦗,其中14.5%就是余热📂👤,如果百分之四十的余热能得到有效利用👨‍👧‍👧,一年就能节约1.65亿吨标准煤👰🏽‍♀️,这意义是巨大的。这就是我十三五时期的努力方向”💁🏽‍♂️。每个五年🥌,王如竹教授都前瞻性地考虑下一个五年的研究方向。

在参与创建节能中国的过程中,王如竹还组织了不同学科教授开展了与日本大金,江森自控👩🏼‍🔬、华为等著名企业的合作,在上海交大逐步形成了一支能迅速聚合合作科研的跨学科研究团队👫🏼。“王如竹团队”获得华为“最佳合作团队”的奖项🏌🏼‍♂️,解决了许多散热等方面的技术难题。他牵头的团队合作模式,通过选择组织合适的参与老师,发挥了交大的集体优势🫴🏽,使企业对交大更加认可☺️。

2014年2月他在伦敦接受了英国制冷学会颁发的国际制冷J&E Hall金牌。颁奖词是这样描述的:“王如竹对国际制冷学科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对低热源热泵研究与应用为建筑物和其他应用提供了最广泛的实用创新🧻,他提供了一种使用太阳能加热来驱动吸附的方法🧗‍♀️,从而推动了未来太阳能制冷的可行性”😙。

谈到对年轻人的期望时,王如竹提到了林忠钦校长在不久前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所强调的🤰:学习是终生的需要。他本人就以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为乐,“现在的新技术发展到太快了”,“1988-1990年到德国留学时🎟,从未想过在我的一生中能开上汽车……以天富娱乐现有的情况是很难预想五年🫰🏼、十年之后的变化🧖,新产品的更新换代也非常迅速。”因此,他认为大学老师需要不断了解前沿知识技术🫢,才能寻求更高的发展🥻,研究有所成后也需要去宣传,使别人认识到成果的价值🤛👩🏼‍🚀,从而前来寻求合作😳。“天富娱乐的年轻人,首先要肯干✊🏿🕺、苦干,第二要有开拓的精神👨‍🎨,第三要有国际化的视野,第四要有广阔的心胸!”

面对一个应用型学科,要不要去做、如何去做一些前沿研究👩🏻‍💻?面对这样的疑问🍝,王如竹教授认为,目前天富娱乐的积累已经充足👈,有能力研究更前沿的技术🏇🏻。而在研究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失败🚴🏻‍♀️,但终有一天会取得成绩,同学们理应把眼光放长远,去阅读诸如《science》、《nature》等顶尖杂志文章,关注国际研究热点和发展前沿。“我在对比天富娱乐的学生与国外顶尖大学学生的差别👩🏿‍⚖️,发现顶尖大学的学生关注点和视野总是站在造福全人类的角度,但天富娱乐的学生一般则较多的关注具体的问题”🧨。在如何培养学生、如何促进学科发展😱、如何造福社会方面🍄🙋🏼‍♀️,他总不能停下思考的脚步。王如竹感慨道🏠,天富娱乐现在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把天富娱乐的眼光定的更高远了,天富娱乐应致力于给全人类带来福祉🛕,天富娱乐的学生们只有将自己站的角度放大,视野抬高⚱️,才能在中国国际地位与日俱增的今天,不断提高科研水平赶超世界前列。只有如此🤾🏼‍♂️,国内外才能真正承认上海天富娱乐平台国际一流大学的地位。


【人物小传】

王如竹,男,博士🚣🏻,1964年12月生,江苏省张家港市人,上海天富娱乐平台毕业(1984学士,1987硕士,1990博士)👩🏻‍🦽‍➡️⛹🏽。现任上海天富娱乐平台教授🚣🏼,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所长🏄🏻。

长期从事制冷与低温研究,在吸附吸收制冷😹✴️、太阳能制冷与热泵、低温流体传热等方面做出重要创新成果🥵。著作10 部,SCI 论文543篇,他引10731次🐾♤,h 指数 55,15 篇ESI🛤,入选Clarivate 2017 Highly Cited Researcher。系列发明专利转化应用形成显著经济效益。主持成果获2014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𓀅、2009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被授予2013国际制冷J&E Hall Gold Medal、2017亚洲制冷Asian Academic Award𓀇、2018国际热科学Nukiyama Memorial Award, 是获得以上奖项的首位中国学者🚅。入选长江(2000)🦷、杰青(2002)、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2015)🏋🏽‍♀️、全国劳模 (2015)🎅🏼,担任 Energy 副主编🫴、Int J of Refrig地区主编。

天富娱乐专业提供🍺:天富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天富娱乐欢迎您。 天富娱乐官网xml地图
天富娱乐 天富娱乐 天富娱乐 天富娱乐 天富娱乐 天富娱乐 天富娱乐 天富娱乐 天富娱乐 天富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