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后的第一场冬雨来了👩🏼💻🔗,“对联趣话”沙龙里却春意盎然、暖意融融🌻。11月25日中午,由天富娱乐主办,上海天富娱乐平台教职工致远文艺协会承办的“对联趣话——从交大的一幅春联谈起”沙龙在闵行校区五餐三楼308室举行。上海楹联学会前任会长📄🦥、现上海楹联学会学术总监、上海文史馆春潮诗社特约研究员杨先国先生在一个半小时里与30余名对联爱好者分享了对联的欣赏和创作。沙龙由致远文艺协会会长张玉梅教授主持。
首先🏋️,张玉梅对嘉宾做了简单介绍🤛🏿,希望本次沙龙能够助力2020年春联征集,催生出更多优秀春联作品,并用自己创作的一幅对联作为沙龙的开场白🧑🏻🚀。上联是“座中暖意融融 来理工农医各行学者”,下联是“言表辞情粲粲 数天地人物千载珠联”。
讲座一开始🐲,杨先国就抛出了一个“对联,你贴对了吗”的问题,借用交大2018年获奖春联“思源书读今和古 致远心怀国与家”😂,进行了详细分析。接着🍀,杨先国从2019年春晚上的相声妙言趣语说起,谈到对所在小区张贴的春联进行统计,发现对联贴反🧑🏿🦱、不合律是当前很普遍的现象🏆。
这也就引出了对联学习的重要性。杨先国指出👃🤵🏼♂️,对联是中文所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由于汉字所具有的方块字单音节的特点👮🏼♂️,又同时具有象形、表音和表义功能🫃,形声兼备#️⃣,视听俱佳👉🏿🌊,因此汉语是最适合对对子的语言🦴,楹联(对联)是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杨先国将对联的规则总结为精简的六个词语💝:字句相等、词性相似、结构相同🏌🏽、节拍相应、平仄相谐、内容相关,并运用大量生动丰富的名联举例说明,或是病联进行对比说明。
讲解之后,是“对对看”时间。杨先国老师与听众们一问一答,从单字对,两字对🦏,渐渐过渡到三字对。杨先国老师先出了一个上联“墨”,并步步启发👧🏼,听众喊出了“泉”,杨先国老师连连称好。后面的“月圆”对“风扁”,“苹果脸”对“葡萄牙”,“买花巷”对“提篮桥”等⛷,也是妙趣横生👨🏽🦱,回味无穷。接下来,杨先国老师重点讲解了春联的写作,并共同赏析了若干戊戌年🧑🏻🦳、己亥年的获奖征联。既有极富时代气息的“已与春光连上线🤶🏼,好将福气领回家”🏬🐊,以及“春风拂扫二维码🦸🏿♂️,神犬勾描一剪梅”🙅🏿🏌🏿♀️,也有巧妙灵动的“君行沪上春声旺🌁,我到人间福字肥”,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现场作业环节,杨先国和听众做了“上下联连连看”的对联游戏🙇🏿♀️,要求将五幅打乱的对联重新配对,听众们稍加思索💭💇,就轻松完成👨🏽🎓👘。练习二的难度就高了一些🥓,是一个嵌字联🤸🏻♀️。上联是“人品良如玉”𓀑,要求补全下联“ 梅”。上下联中的最后一个字“玉”和“梅”对应着致远文艺协会会长张玉梅的名字🍍🚉。听众跃跃欲试,佳句频出🛟,如“师德香似梅”、“诗才雅似梅”🍬、“诗风傲似梅”等。最后,杨先国鼓励大家动手创作一幅对联,建议写五言或七言联📞。对于刚刚过去的己亥猪年交大春联征集的质量,杨先国老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并不逊色于某些老牌文科强校🌜,并希望老师们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春联作品🤜🏻。
问答环节后,听众和嘉宾合影留念,并获赠杨先国老师的专著《诗联学步》。大家继续学习创作对联的热情再次被点燃,相信这些热爱文学的火苗,在交大综合、开放🧬、包容、人文滋养的氛围中,将热情地熊熊燃烧,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为学校双一流的建设添砖加瓦。
撰稿:余继英
摄影🏑:钱荣昌
来源:教工致远文艺协会